龙边溪 发表于 2016-12-6 10:11:08

“互联网+”托起小康梦——我县大力推进网络扶贫工作纪实

发布时间:2016年12月06日 来源:宁都手机报 浏览字号选择:[大 中 小]
  11月29日,全国网络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。我县网络扶贫工作的创新经验,得到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。现将我县大力推进网络扶贫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介绍,以飨读者。
  近年来,我县抢抓互联网发展新机遇,以脱贫摘帽为总目标,以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为突破口,坚持产业融合、创业创新、互联互通、全域运用,用好用活互联网,推动互联网与扶贫攻坚融合发展,探索出一条网络扶贫新路子。
  “互联网+”管理精准识别扶贫对象
  我县主动适应“互联网+”形势,积极探索大数据与扶贫开发协同发展的新业态、新模式,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,依托大数据实施精细管理、精准施策、动态监测,推动扶贫政策和资源投向更精准、扶贫管理更精准。
  建立科学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。对贫困对象进行识别再“回头”,进一步核准扶贫对象、贫困类型、贫困程度等“第一手资料”,识准扶贫对象、找准致贫原因、定准帮扶措施,并根据致贫原因逐一分类、识别、全面建档立卡。同时,将原有的便民服务96333平台升级改造为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,及时将贫困户信息录入,建立扶贫信息大数据库,实现扶贫工作全程信息化管理,为脱贫攻坚战提供最详实的“情报”,实现精准入网,提高脱贫实效。
  运用方便快捷的手机APP软件。引导和鼓励贫困对象和结对干部手机安装扶贫APP,通过在APP平台设置“政策法规”“工作动态”“民生通道”“爱心对接”“就业创业”“一村一品”“结对帮扶”和“贫困现状”等栏目,在线获取扶贫信息,反映最新工作动态,搭建干部与贫困户之间帮扶信息沟通的桥梁,让广大干部有自己的管理工具,更快捷便利地了解脱贫攻坚的任务和现状。截至目前,全县通过互联网渠道共受理建议、咨询、投诉、求助等各类诉求达3600多件,办结率为99.42%,贫困群众满意率达95%。
  完善高速通达的通信宽带网络。围绕打造“智慧城市、数据农村”,实施宽带进村入户工程,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,不断扩大通信网络覆盖面。联通公司在宁都投资3000万元完善农村3/4G网络建设,建设乡村基站195个,建设网络端口12000个;移动公司建设2G基站473个,3G基站107个,4G基站474个;宁都广电网络公司实现公司所辖乡镇产权网的数据业务(宽带)的开通,数据信号覆盖全县200多个行政村。目前,全县拥有通信基站 963 个,通信光缆4.6万公里,移动电话用户 39.54 万户,互联网宽带用户4.88 万户,城乡宽带通达率达到100%。
  “互联网+”电商助力创业脱贫
  我县充分利用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政策,加快探索电商扶贫的途径和办法,运用“互联网+”开展农村电商扶贫,让农民搭上“互联网+”这班“时代快车”,变“面朝黄土”的旧农民为“面向互联网”的新农民。
  搭建电商平台。建成一个“园”。通过市场运作的手段,扶持全球十大网商——飞天麦光光集团利用现有厂房改造建设电商扶贫创业园,园区建有办公楼、仓储和人才公寓等4.1万余平方米,可为500家电商企业及商户提供办公场所。该园于2014年9月29日在全省率先开园,当年就获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称号,目前已有148家企业和商户入驻。建好一个“村”。采取“农民创业+政府服务”模式,将竹笮乡赖沙村列为“电商第一村”,为入驻电商村的企业、商户提供商铺租金减免政策扶持,从基础设施建设、生产要素供给等方面给予全程服务保证,降低农户创业风险。目前,已有耳目天下网络科技、诚橙电子商务等42家电商企业(商户)进驻,从业90余人(其中贫困对象12人),带动周边村民就业368人,其中贫困户65户98人。打造一条“链”。 通过实施电商进农村选点布站工程,依托阿里巴巴、京东、中国邮政、飞天麦光光等大公司的人才资源优势,开设网上“宁都馆”,建起了宁都生鲜农业“产地直供”“产地直发”电商基地,建成阿里巴巴“农村淘宝”、邮政“e邮”、 京东帮、飞天买光光等4个县级运营中心以及136个村级服务站,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三级电商服务网络,打通了农村小生产与城市大市场的最后一公里。通过实施物流提速提质工程,出台优惠政策发展快递公司、物流企业,目前全县共有物流企业40余家,快递公司18家,年发货量300多万件。
  发展电商产业。我县坚持因地制宜、因人施策,积极探索电商扶贫到户、参与产业链扶贫等模式,带动贫困对象“借网”致富。依托工业产业,通过分享溢出效益,帮助贫困对象致富。通过实施“电商企业+扶贫”模式,企业网上接订单,贫困对象家门口搞生产,同时解决了企业招工难和扶贫对象就业难问题,实现了企业发展、贫困户脱贫双赢。如我县本土电商企业飞天麦光光集团为降低成本、带动脱贫,将生产基地落户乡镇、开到村组,组织贫困户在家生产加工,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,每人每月可获得1000—3000元收入,使贫困对象不用外出打工也能挣钱。
  依托农业产业,参与产业链发展,实现脱贫致富。依托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基地+贫困户”等模式,引导贫困户加入专业合作社,抱团发展农产品电商,合作分享产业红利。扶持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并发展电子商务,助力脐橙、黄鸡、白莲等农业优势产业生产标准化、品牌化、规模化。“虎蛙稻”大米、宁都黄鸡、宁都山茶油等土特产搭上了电商平台,“e路”畅销,使“山货”成为“俏货”,逐渐成为群众脱贫致富“法宝”。目前,全县有各类土特产网店近500家,有81家农业企业、2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,辐射带动贫困群众800余人从事电商产业,从业人员人均可年增收6000元以上。
  “互联网+”扶智推进造血脱贫
  我县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化、平等化、开放化优势,通过互联网开展教育扶贫,激发内生动力,阻断贫困代际传递,变等靠“输血”为强身“造血”。
  电商培训,就业创业并行。坚持用电商来“武装”贫困户,提高他们的脱贫能力,加快脱贫步伐。组织干部详细摸清有电商从业意愿的扶贫对象。通过整合扶贫、就业等培训资源,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,依托飞天电商学院定期开展免费电商培训,帮助扶贫对象树立脱贫之志,掌握脱贫之技。自2014年10月份以来,共开办电商培训班70期,帮助近千名贫困户、残疾人等掌握电商技能,为他们点亮了脱贫之灯。残疾人贫困户曾北方,通过电商培训掌握一技之长,由“病床上”来到“网络上”,短短两年时间就实现脱贫摘帽。同时,倡议组建了“励志园”,团结和带领几十名残疾人员走上电商创业路,使这些残疾人员从家中致贫的“拖油瓶”摇身转变为致富的“顶梁柱”。
  网络教育,教育培训并举。在认真落实“雨露计划”、教育补助、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、高中国家助学金等政策的同时,通过“互联网+教育”,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,加强优质数字资源的开发和应用,利用信息技术手段,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贫困地区,逐步扩大“在线课堂”开设规模,让贫困地区孩子“同在蓝天下、共享优质资源”,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内生动力。
  信息超市,政务服务并重。打造全方位的政务服务。实行互联网+政务,全面推行“网络问政”、“微信问政”,先后开通了“宁都形象”等政务微信、政务QQ群、政务微博和乡村两级电子信息综合服务平台,在宁都政府网上聚合办事、查询等各类服务资源,在各级政务微信接受群众诉求,提供便民服务。如今,鼠标动一动,指尖滑一滑,贫困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政府、企业、社会提供的全天候、全方位的服务。打造全覆盖的市场服务。为进一步丰富服务平台,我县通过为群众义务发布农产品供需、劳务培训输转、惠农政策、法律法规等信息,开展代购车票、生产生活用品和代缴水、电和电话费等业务,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电子信息便民服务带来的实惠。
  “互联网+”政策保障脱贫攻坚
  一方面,打造全力以赴脱贫摘帽的“红海”。围绕2018年退出贫困县的目标,我县将精准扶贫工作定位为“一号工程”。在县级层面,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,县委、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,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网络扶贫工作领导小组;在乡镇层面,成立了24个领导小组,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,发挥“党建+扶贫”作用,有力促进贫困对象脱贫致富。同时,先后制定出台了《关于全面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》《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》等扶贫攻坚纲领性文件,同时印发了9个专项扶贫工作方案、24个乡镇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和N个行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。今年,我县又相继制定出台了《脱贫攻坚“十三五”规划》《精准脱贫退出规划》《脱贫攻坚总体实施案》《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实施方案》以及产业扶贫、就业扶贫、易地搬迁扶贫等十大脱贫工程的系列实施方案,形成了“1+3+10”脱贫攻坚政策体系。
  另一方面,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“蓝海”。坚持放权、让利、搞活的原则,大力实施放水养鱼政策,努力为电商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。在用足、用活、用好上级扶持资金的基础上,县财政安排2000万元作为电商扶贫发展基金,通过政府出资租场地,企业免费入驻方式,鼓励群众特别是贫困对象借道农村电商实现致富。同时,经过认真调查研究,先后出台了一个意见——《加快宁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意见》,一个方案——《宁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》,一个办法——《宁都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》,在用水、用电、人才、金融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,厚植“互联网+农村电商”的土壤,通过政府的“有形”之手,激发市场的“无形”之力,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“互联网”之路,为县域经济发展开启一扇“互联网”之窗。(文/图 谢凤文、曾嵘峰)


2830230378 发表于 2018-8-8 15:09:28

为扶贫工程点赞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“互联网+”托起小康梦——我县大力推进网络扶贫工作纪实